一往情深深几许

  

  第一章       缘        起

  她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饱读诗书的父亲非常的宠爱她,不只是她有着沉鱼落雁的美貌,更是父亲惟一的女儿。父亲请来了县里最好的先生,教两个儿子和他的小女儿读书识字。两个哥哥都非常的用功,只有她每次趁先生打瞌睡的嫌隙,不顾哥哥们的假意威胁,溜出书房,躲过佣人,跨出家门,奔向她最向往的自由天地。春天,在那开满无名小花的田埂上,她脱下绣鞋,用那双拼死也不愿缠绑的纤足,和大地做着最亲昵的接触。村头大榆树上的鸟窝里,总有她送去的白米,因为她希望晚上鸟儿们回来时能有一份惊喜。

  每当父亲气急败坏的派人将她找回,总要叫她跪在母亲的牌位前忏悔,每次她静静的看着母亲的画像,不哭也不闹,因为她知道父亲比她更伤心,伤心于妻子的早逝,女儿的顽劣。

  8岁的那年,父亲为她订下了一门亲事。那是一户门庭显赫的人家,方圆几里都是他们家的田地,小东门附近的几家米店都是他们家的产业。她的未婚夫是他们家的长子,出生豪门的他对生意一点也不感兴趣,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东渡扶桑,成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一名留学生。那年父亲去看望他的故交,遇到了春假回家探亲的世侄,喜爱读书人的父亲于是萌发了要招他为婿的念头。因为是世交的缘故,这门亲事当然一拍即合。那天,在和丫头的嬉闹追逐中,她无意闯进了厅堂,遇到了前来探望父亲的他,欣长的身材,儒雅的气质,清秀的脸庞,纯净灿烂的笑容。她突然的害羞起来,怔怔的看着眼前的这个青年男子,不知所措。到是父亲打破了僵局,叫着她的小名说,来见过罗家哥哥呀。她一动不动,他慢慢的走到她的面前,蹲下身子,注视着这个比他小16岁的美丽女孩,轻轻的握住了她的手。她猛然惊醒,忙不迭的逃出了厅堂。

  从那天起,她突然的变了,变得温柔和安定起来,关起门来,用功的读书,用心的学女红。她决心要做世间最美丽温柔的女子,做他最贤惠温婉的新娘。

  时间在等待中飞逝,那年她已经25岁,可是她的情郎却流连他乡,不愿回家完婚。双方的父母气急败坏的催促了一次又一次,邻居们也开始有了闲话。只有她从来不为身边的烦忧打扰,静静的看书写字,好似这一切根本和她无关。在父母断绝关系的要挟下,他总算回来了。一个月后,他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又回了日本。公公婆婆开始对她有了怨言,觉得她连自己的丈夫也留不住。恼怒之下,带走了所有的佣人,搬去和小儿子同住,把诺大的一个家扔给了她。每天晚上,穿过空荡荡的走廊,走回厢房,都要经过那个放神龛的客堂间,客堂里停放着为公公婆婆预制的楠木棺材,每次当灯笼的烛光把她的身影投射到客堂的青砖地上,她都要浑身颤抖着快步逃离。无名的恐惧和忧伤紧紧的占据着她的心。无数次深夜里辗转反侧,陪伴她的只有丈夫临走时从帽子上摘下的两颗翡翠。

  十个月后,她生下了一个女儿,丈夫依然只是偶尔的寄回一封家书,公婆也只是偶尔的回家看看。还好有女儿,她也不再感到孤寂。

  八年后的一个春天,丈夫突然回来了。她开始感谢上苍,觉得一定是自己的诚心感动了老天爷。然而她不知道,其实当时丈夫得了肺结核,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想落叶归根了。那是她生命中一段最美好的时光,书房里回响着他们的琴声和读书声。两个月后,她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可是没等小女儿出生,丈夫就永远的离开了她。

  解放后,四清工作组驻进了村子。当时家里的长辈都已过世,只有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她也就理所当然的顶下了“地主”的帽子。所有的田地和房屋都充公了,她竟然一点也不觉得心疼,惟一让她痛彻心扉的是丈夫半生收集的名贵瓷器,在工作组那群人的打砸中,变成片片碎屑。在她的睡房的阁楼上,藏着丈夫最喜爱的名人字画,那是他化了半生心血和万贯家财去收集的,她决不能让他们毁掉。 #p#分页标题#e#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红卫兵们天天拉着她去批斗,要她交出所谓资产阶级的东西,扬言要是不彻底交代,就要她两个女儿的好看。那时两个女儿已经结婚,大女儿生了三个男孩,都只是嗷嗷待哺的幼儿,小女儿则刚为人妻。她开始担心,如果那些字画一旦被抄出,那全家就要遭殃。于是她决定要放弃,放弃掉那些随时会带来灾难的东西。那是一个夏日的夜晚,在灶间的大灶前,她生起炉火。把丈夫的半生心血一幅一幅的往火中扔去。一生坚强的她,泪如雨下,她觉得她真的好没用,连这点最后的东西也保护不了。她只是希望丈夫在天有灵,理解她的无奈,不要怪她。天渐渐亮了,那些烧了一个晚上的字画慢慢的变成了一堆灰烬,她的心也随着那堆灰烬渐渐的冷却。

  

  第二章       缘        续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所有的人都提心吊胆的度日,家里根本没了笑声。她也是日复一日的去大队村委会的学习班接受着批斗。那年的冬至,上天给这个家送来了惟一的一个女孩。那是小女儿的孩子,一个早产儿,瘦弱的像只小猫。初为父母的双亲因为受够了惊吓,居然连女儿也不太稀罕。于是她承担起了抚育外孙女的职责。那是一个磨人的小精灵,白天睡觉,晚上拼了命的哭闹。她的女儿女婿觉得这根本是个讨债鬼投胎,只有她整晚整晚的抱着女孩,唱着歌谣,哄女孩入睡。

  自从女孩出生,她觉得有了寄托,女孩在她的教导中慢慢长大。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读诗颂词。但是学得更多的是怎样在逆境中生存,学会了怎样可以不为任何事所累,不为任何人所动。每天深夜,当她从那个学习班疲惫的回家,村头的大树下总有一盏小小的手电在等她,那是她的小孙女在翘首盼望。每次握着女孩柔柔的小手,看着女孩明亮纯净的眼睛,她的苦累都会在一刹那烟消云散。

  她也知道只有这个女孩才最像她,她的善良、她的温柔、她的执着、她的坚毅,无一不在女孩的身上体现,女孩的聪明伶俐和善解人意更让她心生怜爱。

  夜晚来临,她会拿出那两颗翡翠和女孩说着前尘往事,说着曾经的富贵和短暂的爱情。女孩每次也都会问她,外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她总是很灿烂的微笑着说,你的外公,他是个才子,很英俊很潇洒。女孩也一直不明白,外婆和外公在一起生活的日子短暂的可怜,为什么外婆就那么的心甘情愿的为外公受苦,女孩认为是那个封建年代无奈的牺牲。可是外婆告诉女孩,从她8岁看见他的第一眼起,她就爱上了他。女孩大笑起来说,外婆啊,我也8岁了,是不是也可以爱人啦?她抚摩着女孩的秀发,轻轻的说,囡囡啊,你总有一天会爱上一个人,但愿这个人也能爱你。女孩咯咯的笑出了声,说道,我才不要呢,世上的男子都是俗不可耐的讨厌鬼,我一个都不爱!
  慢慢的,小女孩长大了,变成了大女孩,她也更加的年老。女孩出外读书,很少的回家。每个周日,她总要在村口的那棵大树下等待,就像当年小女孩等她一样。女孩回来总是兴奋的和她说着学校的事,说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说班里的男生有多喜欢自己。她也总是怜爱的摸着女孩的长发,说我的囡囡真的长大了。

  再后来,女孩终于找到了一个疼爱自己的人。结婚的前夜,她把那两颗翡翠交给了女孩,告诉女孩,这是外公外婆的爱情见证,要女孩好好的保管。女孩当时认真的问她,外婆我可以把其中的一颗送给我的爱人吗?她淡淡一笑,可以啊,等你找到那个人吧。女孩开始迷惑了,难道我的未婚夫不是我的爱人吗?她笑笑说,但愿是吧。

  结婚后,女孩更加没时间去看望外婆了。她也一直托人带口信给女孩,要女孩好好的工作,不要任性。女孩也会尽量的抽空回家,买外婆最喜欢吃的零食,虽然女孩知道外婆已经咬不动了,但是女孩还会想着法子弄烂了给外婆吃。每次给外婆剪脚指甲的时候,女孩总要对外婆说,外婆啊,以前是你给我剪,现在轮到我给你剪了。她每次都要幸福的微笑,会觉得以前的苦难没有白受。 #p#分页标题#e#

  91年的冬天,她病得很重,住进了医院。女孩开始每天奔波于单位和医院之间。女孩不愿意外婆就此离去,苦苦哀求医生给外婆用最好的药。可是医生告诉女孩,外婆就像一台老化的机器,正在慢慢耗尽她生命里最后的时光。女孩一直躲在医院的走廊里轻声的哭泣,但是又要强颜欢笑去面对外婆。好几次,外婆会拉着女孩的手说,囡囡啊,死是不可怕的,一个人来去都无牵挂就好了。女孩问外婆,外婆啊,你还有什么牵挂啊?她看着女孩,欲言又止。

  92年的元旦,那是个晴朗的冬日,女孩正准备去医院,突然接到了母亲从医院打来的电话,说外婆不行了。女孩拼命的向医院赶去,也未能见到外婆最后一面。悲痛欲绝中,母亲上来和女孩说,外婆临终只说了一句话,她说她最不放心的是囡囡。当时母亲困惑的问她有何不放心。外婆叹息着说:囡囡从小心高气傲,平庸男子从不入眼,所嫁之人也只是凑合生活,他日要是遇到心仪男子,以囡囡的纯真重情,若男子薄幸,她必定受尽情伤,一生痛苦。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过了十几年。每年的清明节,女孩总要去外婆的墓地,给外婆买一束美丽的鲜花,坐在墓前对外婆细细的说话,一遍又一遍的好奇,问外婆到底有什么放心不下。而神奇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外婆总要在女孩的梦里出现,每次都是欲言又止的神情。

  

  第三章       缘        尽

  女孩是个性格开朗豁达的人,也就是那种不为名利所惑的超脱,让女孩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男子。可是每个男子在女孩的热情表面,无一例外的被女孩冰冷的内心冻伤,每个男子在付出巨大努力后只能无奈退后。其实女孩明白,那是从小因为家庭的缘故让自己的心成了一块坚冰,可是没有任何人知道,在那块坚冰的最里层,有着一颗纯净得不沾染一丝尘埃的火热的心

  一个偶然的机会,女孩认识了一个男子。男子的沉稳睿智,低调从容,知识渊博深深博得了女孩的好感。怎奈他是个遥不可及的人物,女孩小心翼翼的问他要联系方式,他居然很大方的给了她。

  女孩很崇拜他,也很尊重他。每次总是很真诚的向他问候,和他探讨自己喜欢的诗词歌赋。他很忙,但是每次总不厌其烦的和她交流,认真的回她的短信,从不摆架子。女孩把他发给她的每条短信都上锁保存在手机里,所有的字字句句都带给女孩特殊的新意,那种心有灵犀、琴瑟和谐的感觉强烈的震撼着女孩的心。慢慢的他们开始熟识起来,女孩少了拘谨,言语间多了些许的俏皮。她觉得有好多的话要向他倾诉,几十年来封闭的内心完全的向他敞开,因为她知道,只有他才能听懂她的痴言嗔语,只有他才能明白她的诗意琴心。她总会发很长的信息给他,诉说不为人知的过往和现在,发泄埋藏已久的喜怒哀乐。他每每感动不已,叹息着问她:怎承受得起如此深的信任和情意!她总是柔柔的回答:君乃谦谦君子,值得托付,自当安心承受。

  男子开始很温柔的宠她,希望她天天快乐。会为了女孩发给他的一个笑脸而高兴;会为了女孩一个小小的手伤而不厌其烦的一天问候数次;会写些寓意深刻的小诗给她,他知道只有她才会明白其中的寓意;会容忍她的无理取闹,安慰她的伤心失落,每次都会怜爱的劝慰她:一切终有希望,一切终有美满。

  女孩的心里有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和安稳,虽然相隔遥远,但是她总觉得他就在她的身边。每天中午她总要发消息给他提醒他吃饭,每天晚上他总要发消息给她提醒她睡觉。这两件事成了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琐碎中透着浓得化不开的深情。静静的夜晚,闭起双眼,女孩枕着手机入睡,安宁得如同枕着他的胸膛。幸福,如同娇艳的花朵,温柔的开放在女孩的心上,她眼神纯净而甜蜜,不再忧郁不再孤独,不再倔强不再冷漠。对每个人都温柔的微笑。 #p#分页标题#e#

  女孩告诉他不求任何,只想默默的在他身边守侯,做他的红颜知己,用她柔弱的肩膀给他最温馨的依靠,做他一辈子的天使。每次男子要她微笑面对每天,她总是说:有君在,我何愁没有快乐和幸福!男子也总是深情的回应:我也一样!

  女孩总以为这样的幸福会停留一生一世,然而所有的梦想在一夜之间全部毁灭。男子告诉女孩,他们只能做普通的朋友,语气坚定而又冷漠。不管女孩苦苦的哀求,苦苦的追问,他只是对女孩说他说服不了自己,要她谅解他。女孩彻底懵了,她甚至怀疑是否有人盗用了他的号码,给她发这么冷酷无情的信息。直到晚上她再也收不到他那温柔的问候,她才明白一切都是真实。

  刚开始的几天,女孩还是不死心的发消息给他,她甚至觉得自己是可怜而又可悲的。以她的骄傲,从没有如此低声下气的求过任何人,更不要说是一个男子。但是她觉得为了他,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她是那么的爱他,那种渗透到血液里的爱早已经无法滤去,没有了他,生命已经没有了任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男子是冷静又冷漠的,他只是一再的劝她要想开,要理解,甚至残忍的告诉她不是方便回她的每条信息。

  女孩突然的失望至极,巨大的失落和痛苦深深的缠绕着她,放眼世界,她觉得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真正相信的人,自己如此深爱的男子也会弃她而去。她看透了人性的虚伪,也体谅男子的处境,更可怜他的自欺欺人。她终于明白,原来他是不爱她的,只是怜惜她的孤独,欣赏她的才情,感动她的纯真。确切的说,她或许只是他在外孤寂时一个可以谈论风花雪月的对象。如若他真的爱她,以他对她的了解,知道她会伤心痛苦到及致,那么他不会忍心她受如此的伤害,他的痛会更甚于她,不管如何他也不会离开她。所以他真的是不爱她的。
  女孩开始选择了逃避,她没有办法面对刹那间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没有办法相信这就是自己倾心所爱的男子给予她的回报。每天晚上,她早早的关了手机,找个喧闹的酒吧或舞厅,醉生梦死的麻醉着每根神经,凌晨时刻回家,醉意朦胧的睡去,机械而又麻木,下午起床,准备晚上新一轮的宿醉。她只是想逃开两个时间段,中午和午夜,那是他们最美丽的时光。到如今人已去,心破碎,问候亦不再。这样也好,中午昏睡,午夜麻醉,日子过得惨淡而无味。她甚至傻傻的希望自己的病会在某天突然的严重,那么她可以有借口静静的离去,远离一切让她心痛的纷纷扰扰。

  女孩想到了外婆当日的临终之言,忽然间百感交集,原来真正了解她的只是外婆,想不到当初之言竟一语成谶,男子薄幸,注定一生受伤!

  走在午夜冷清的街头,从街边简陋的房屋里突然传出评弹曲调:哥哥啊,我与你前生孽债到今生了,请你贵公子莫管我薄命人!那是蒋月泉先生的《宝玉夜探》,女孩停下脚步,不由得听的痴了,一时间愁肠寸断。爱情的忧伤,在思念他的夜晚,缓缓流过她寂寞而孤独的心田,深深的划下一道道的伤痕,甜蜜而痛楚。慢慢渗出的鲜血,染红了她纯真而炙热的深情,凄凉而美丽。她知道,无论他是如何的绝情,她还是深爱着他的,心底里有着一份深深的牵挂。爱也好,恨也罢,他永远是她心底最柔软的疼痛,触摸不得,忘却不了。

  明知相思无用处,无奈难解相思苦。如若外婆泉下有知,她一定会心痛不已,那个外表坚强内心柔弱的女孩,最终也逃不脱命运的捉弄,春心错付,一生伤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小故事 » 一往情深深几许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