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又看完了一遍张爱玲的《金锁记 》,很多思绪和着那些美的凄凉的文字搅和在一起在我胸中发酵涌动,时隔几十年,我无法看清她眼中的七巧。可,人还是一样的人,不管岁月已经流过多久,还是肉体和灵魂揉在一起的一种最难琢磨的生灵。
她笔下的人物,出生时都是带着光芒的,天使般的。根据她的审美眼光,把最好的容貌给予她们,不难看出这些人都与她自己有几分相象,张爱玲是自怜的。可她们最后通通变成另一幅模样。要么丑陋,要么恶俗,甚至变成常人眼中的魔鬼或者疯子。同样是描写现实,她把现实写出一种苍凉的美,“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蚤子。”她毫不避讳的用一些丑陋不堪,毫无美感的事物,把文字写成一幅图画,一首音乐。即使只是一张白纸,她也会用灰尘撒出一些有血有肉的生命,并赋予她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灵魂,即使世俗,也世俗的如此清高。
那些普普通通的文字经她的手都变成会说话的眼睛,直看到我的内心最深处,让我看到他们的无奈,他们的笑与泪。这一切都让我觉得即使生命的袍子中爬满了蚤子,我也要为那份“华美”活着。是悲观吗?我不觉得的,至少她承认生命是美的。
他写的故事都不相同,人物的命运却都貌似坎坷,那些沟沟槛槛虽然是苦难的,不幸的,可在我看却更象是线条优美的山峦或者音乐的旋律线。就象晴朗的天气让人感觉温暖,大大的太阳看上去却刺眼的很。
我在她的文字里找到共鸣和安慰,并不是因为我有着和故事主人公一样命运或者经历,而是,我总能在她文字的细节里看到现实给我也曾经开过类似的玩笑。看上去,她有时也在絮絮叨叨的讲述,甚至带着些怨气,但是她却丝毫不同于那些毫无保留的怨妇,她还能让自己保持可爱的模样,微蹙的双眉,微鼓的圆润的腮,和微微翘起的小巧玲珑又不失饱满的嘴。
她没有哗众取宠似的滥用好词,从而故意吸引人的眼球。有一些文字,就连我都觉得它们是肤浅的,象僵硬的塑料花,或者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妓女,轻佻有余,正经不足。就好象我们小时侯写作文,想破脑袋的用一些成语或者好听的词语来显得我们的文章多么优美,然后得到老师的表扬,即使把肠子都搜遍了,我们的文字还是幼稚不堪的。张爱玲不同,她的特别之处在于她把一些并不好听的字词,用笔尖点成了发光的宝贝,不是钻石,而是天上的星星,或者,是人间的眼泪。她的文字象呼吸一样流畅自然,富有生命,就算是偶尔打一个饱嗝,也会让读她的人为之局促不安,丝毫不会觉得她有失态之处。#p#分页标题#e#
在她的文字面前,我觉得我写出的每个字都卑微的抬不起头。她是几十年前的月亮,一直亮着,我只是站在不起眼的树枝上为她鸣叫的一只虫子。看着她的照片,我却又觉得自己是她书的一个人物,任何一个。和她面对面的坐着,我想从她的眼睛里看到她究竟还有多少没有讲完的故事,和那个时代有关的,和旧上海有关的,悲惨又美丽的和正在发生的。。。
隔着一层层的岁月,横着有历史和人物,竖着有日月和星辰,我早已看不见张爱玲和那个时代的影子,可她的灵魂在那些文字里,谁说我听不到她讲故事呢,只是这吴哝软语和那些深宅大院里的是是非非我不确定自己能否听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