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下午的柔和光线

 
    那年,怡仁上初二。初二的日子总是最悠闲的,时光仿佛阳光照耀下叶子上色彩斑斓的光点,洋溢着欢快与萌动。在那个夏天,详和的景象一如往常,只是怡仁的心里再也不能平静。

    怡仁喜欢打乒乓球,具有男生与生俱来的运动细胞,珍爱的球拍如影随形。由于学校距离太远,附近的防疫站家属院就成为最好的去处,那里有三个乒乓球台。打球的人像是提前约好一般,每到下午五、六点钟便汇集于此,摆成擂台,轮番上阵,打得火热。每到星期天的这时,怡仁也凑到里面一争高低。他的水平相对于他的年龄来说已算相当精湛,与那些大人们针锋相对毫不示弱,常常迎来阵阵喝彩。对于喜欢沉默但又酷爱运动的初二男生,那在空中飘来飘去的小球隐藏着无穷的魅力。

    在那个“约好”的时间,一张渐渐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怡仁的视线里。清秀的面容,澄澈的眼神,还有略带羞涩的笑容,怡仁的目光不知不觉间常常落在她的身上。她看样子比怡仁大,有一种独特的男生般的气质,喜欢笑,却矜持地抿着嘴。

    “诶,你是这个院子里的吗?”那女孩在刚下擂台后问一旁的怡仁,怡仁正瞅着球台发呆,顿时一愣,结结巴巴地答道:“呃——不是。我家在这附近。”

    女孩笑了,依旧是合着嘴,怡仁瞅了一眼立马害羞地低下头,脸都红了。男生比女生晚熟,说话时总是拘谨,更何况并不经常和女生打交道的怡仁。

    “你经常来这儿打球吧,每次都能看见你。”女孩说。

    “——嗯,”怡仁紧张得不知摆什么姿势好,手里攥着球拍浸出了汗。

    “你打得不错,以前经常打吧?”女孩说。

    “嗯——以前经常打,”怡仁不自然地点点头,倒是把女孩给逗乐了。

    “你跟我来,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女孩挥挥手,示意让他跟上来。怡仁连惊讶都来不及,拖着还在迟疑的脚步跟了去。

    “嗨,该你了,你还打不?”后面一个声音喊道。

    经过家属院内的甬道,穿过一道木制的窄门,女孩带怡仁来到一幢粉刷一新的楼内。在一楼的拐角处,女孩打开了一扇门,怡仁随着走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台崭新的木制乒乓球桌,台面一尘不染,球网也光亮可鉴,看来并不常用。怡仁眼里不禁闪过一道惊喜的光。

    “我爸单位买的,很少有人用,这球桌弹性特好,栏网也标准多了。”女孩一边欣赏一边说,“我爸同事都不喜欢玩这个,只有偶尔和我爸来打打。最近我爸也不能陪我了。”女孩眼里似乎有一丝黯然,但很快消逝,随即问怡仁:“要不我们俩来几局?”怡仁喜悦地笑了笑,点头应允。

    女孩打球的气质也颇像男孩,干净利落,快而有力,怡仁沉着接招的同时心里不由得赞叹。

    “你在哪儿上学?”女孩一记挥拍后问道。

    “区中,上初二。你呢?”

    “我比你大两级,现在在市中。”女孩收回下网的球,合拍道,“我们学校体育馆也有这样的球桌,可是除了运动会平时不让学生用。”

    “挺吝啬的。”怡仁说。

    “是啊!特别吝啬,好多优良的设备都放在那里没动,就是不让人用,还说要用来商业出租,真是惟利是图。”女孩微微努起的嘴角表示对学校的不满。 #p#分页标题#e#

    女孩顿了一下,好象突然想起了刚刚遗忘的话,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怡仁。”

    “好秀气的名字,”女孩的嘴咪成一条线,“我叫颖晨,记住了吧。”怡仁点点头,抛起乒乓球继续打球。

    时间不早了,怡仁向颖晨道别,颖晨叫住他说:“记着下个星期天要来哦,我在这儿等你。”怡仁笑着“嗯”了声,转身走向回家的路。

    那天下午的阳光格外温暖,熟透了一般的太阳挂在天边,柔和的光线铺遍了大街、楼房,映着每个人洋溢着笑容的脸庞。

    又是个星期天的下午,怡仁满怀着期盼早早地赶去防疫站家属院,他直奔那座粉刷一新的大楼。到了约好的时间,可不见颖晨的到来,怡仁提着球拍在楼下徘徊。时间一点点地消逝,依然不见颖晨的影子,怡仁渐渐焦急起来,望眼欲穿那对面的家属楼。阳光射在怡仁脸上,显得比往日炽热,汗一滴滴渗了出来。已经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她还没来,怡仁终于无奈地离去,心头泛起一层层波澜。

    下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怡仁又是早早地赶来,煎熬的漫长等待后又是失落地离开。这时旁边一个女孩的声音突然喊道:“嗨!”怡仁一阵惊喜,以为是颖晨,待转身看清楚后才发现是个比颖晨小许多的女孩,又是一阵失望。

    “等颖晨么?”那女孩用怀疑的目光扫了怡仁一遍。

    “嗯。你是?”怡仁纳闷。

    “我是她表妹,她让我告诉你她最近家里有事,不能来打球了。”

    “哦,”怡仁木木地站着,仿佛没听明白。

    “诶!等会。”怡仁叫住转身要走的女孩,问道:“她——家里,出什么事了?”

    女孩盯住怡仁的眼睛,沉默了许久,仿佛时间凝固了一般,最后声音很低地说了句:“她爸爸不在了,”扭身就跑。怡仁怔住,想追问的话留在嘴边没能出口,仿佛一股带刺的凉风袭来感到阵阵寒意。

    怡仁默默地走了,他想象着颖晨现在的神情,哀伤随之涌上心头。

    那个阳光柔和的星期天下午,像一场梦境储存在了怡仁的脑海里,只是梦在刚开始便戛然而止,没有了后来的故事。也许这转瞬间的悸动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冲淡,直到第二年的夏天,一封陌生的来信又揭起了往日的回忆。信是颖晨写的。

    Dear怡仁:

    这样称呼可以吧?收到这封信也许你会很惊讶,还记得我吗?去年夏天邀你去室内打乒乓球的女生。很不好意思约好的一起打球而我没能去,见谅!家里发生了件严重的事情,后来听说我表妹告诉了你,其实我是不愿让外人知道的,还对表妹发了火。不过反正你知道了就知道了,没什么关系。你现在应该上高中了吧,我也快步入高三,最关键也是最紧张的时刻。等开学后,也许还能在校园里见到你呢。有空我再请你打乒乓球,弥补那个遗憾,不知你球技长进了没,我可是好长时间不打生疏了许多。谢谢你那天下午的陪伴,或许是我为数不多快乐而不孤独的时候,后来发生那事后不知不觉变得抑郁起来,除了闷头看书外对其他事情没了兴趣。唉……不提了,以免影响你的情绪,希望你天天开心!

    ——颖晨 #p#分页标题#e#

    怡仁反复读了好几遍,渐渐清晰了颖晨的面容,去年夏天一起打球的景象又历历在目。

    上高中后,怡仁见到了颖晨,只是年龄的增长并未添加交流的融洽与愉悦,没了像信上所说的散发的热情,寒暄一阵后没了话说,便又提及以前的事。颖晨的脸上已明显少了笑容,虽然依旧矜持地抿着嘴。

    “什么时候还能去打几局?”临走前怡仁问。

    “最近可能不行吧,星期天补课,补完课还有月考。”颖晨的眉头锁起,无奈地叹道:“以后吧。”

    “噢。”失落的感觉油然而起,怡仁觉得说话的距离已拉得很远。

    随后的一年,怡仁虽然还能经常碰到颖晨,但都是匆匆打个招呼,再也没有提及一块打球的事,恐怕她早已忘了吧。

    高考结束后怡仁收到了颖晨的第二封也是最后一封信,说她考取了北京的某所大学,实现了她的梦想,并鼓励他要好好学习,末尾提及说有空去她那玩玩。怡仁将信收了起来,他觉得已没有回信的意义,那年夏天潇洒地挥着球拍的女孩已不见了踪影。

    我们都在慢慢地成熟,为各自的学业、事业而奔波,可我们却逐渐失去了一颗童心,失去了享受和煦阳光的心情。

    许多年后,怡仁再次来到了防疫站家属院,残旧的乒乓球台已被推倒,旁边正修建着新的住宅楼。怡仁想追忆那曾经活跃在乒乓擂台的情景却怎么也追忆不起来,只剩下卷起的泥灰团团包围。忽然旁边闪过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那种独特的气质就算扎在人堆里也感受得出来,没错,是颖晨,只是长相变得成熟了,身旁伴着一位帅气的小伙子,从说话的口音判断应该是外地人。怡仁看着他们一齐走出家属院大门口,留下自己默默地站在那里,像在思索什么。

    有些记忆是一去不复返的,仿佛那个星期天下午的柔和光线,只定格在青春萌动的瞬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小故事 » 星期天下午的柔和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