掼蛋级别多大事啊”要不得官员热议竞争意识

2012-08-03 16:00 |来源:网络转载

  “虽然南京有很多变化,但是回到原点,南京人深层次的东西没有变。”叶兆言坦言。

  叶兆言说,南京人最喜欢的一句话,永远是“多大事啊”,要用地道的南京话来说,声调往下走,充满了无所谓,一点也不往心上去。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南京人最大的优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待客观的一种乐观态度。在这里你不用害怕自己没出息,混得好不好都一样。不过自己是一个有点事很难放下的人,南京人的这种潇洒劲是自己不具备的,所以特别羡慕,也特别喜欢这句南京话。

  不少南京人不太善于抓住机遇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新街口的南京新华书店,一进门便发现,叶兆言的作品《南京人?续》被摆放在收银台显眼,同时也有两本书摆放在收银台“缺货”的牌子前。一位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大早书店领导就给他们打电话,讲到杨卫泽推荐的两本书,让他们务必把书摆放到显眼。

  在前天的领导干部上,南京市委杨卫泽表示,之所以推荐叶兆言的这本书,更多的是希望南京的官员增强竞争意识,抓住“第三次机遇”。而在叶兆言的笔下,“多大事啊”这种心态虽然体现出乐观,但是在面对机遇上,确实存在不足。

  “什么事,多大事啊,不关我的事”、“我就是不干事,装呆”……一位市属部门的局长告诉记者。杨引用叶兆言的作品,讲述南京一些官员的性格,还是比较准确的。南京一些官员确实存在着工作懒散、效率低下,甚至是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庸”“懒”“散”现象受到老百姓诟病。而这次杨着重强调官员要增强“竞争意识”,正是对这种工作作风的。

  ●南京人是性情中人,总是带着一种随意性,在做什么事以前,并没有太多地去想,这事应该还是不应该做。南京人就是南京人,对好对坏都不在乎。南京人似乎从来都不在乎别人会怎么想他们。

  “从一大早,就一直有人打电话来询问这两本书。”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叶兆言的《南京人》再版过,现在的《南京人?续》是把第一版的《南京人》加上叶兆言的一些新作,所以虽然和第一版封面不同,但内容更加厚实。这本书卖26元,属于长销书,不过一大早已经卖掉几十本了,估计接下来肯定还要增加储备。

  不少南京人不太善于抓住机遇

  ●南京人对自己是不是南京人这样的话题,无所谓,不像上海人那样,动辄说“阿拉上海人”如何如何。

  在书店中,叶兆言的小《南京人》已经变成畅销书。不久前,《南京人?续》再版,依旧受到南京人甚至市委杨卫泽的关注。叶兆言坦言,这本书是十几年前写成,其中对南京人的描述、南京的城市特点描述广受关注。

  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南京市西善桥街道工委副张波表示,对于杨的发言和荐书,他也进行了认真学习和领会,并准备向下传达。张波告诉记者,他们在工作中也始终在贯彻“竞争意识”的培养,今年的“双过半”,他们主动作为,已经提前完成。“比如说今年的固定资产投入,街道已经完成了全年任务的80%,这是街道干部们通过主动服务,了绿城、建发等大房地产商在街道注册投资。”张波表示。

  ●南京人对自己不自信,也不自尊,更不自卑。典型的南京人都是悠闲懒散的,很多事都随它去。不羡慕当官的,也不嫉妒有钱的,因为大部分的南京人既不会当官,也不会挣钱。

  不少公务员来买书

  他印象深刻的是十多年前的一篇报道《月薪虽高,问津者少,南京人冷落“下脚活”》,在报道中,一些浴室乃至酒店纷纷向社会招聘修脚工、擦背工、采耳工。尽管一些招聘单位许诺了3000~4000元,但是没有一位南京人报名。对此,叶兆言认为,南京人其实更多的是抱一种观望的态度。因为在南京浴室里的服务人员,绝大多数都是苏北的扬州人。在浴室里干跑堂,这是扬州人的专利,很多南京人想的是自己不应该去抢别人的饭碗。

  “南京人在许多事情上都有些迟钝。月薪3000?4000元怎么说也是一个,几乎是一个效益不太好的工人的十倍。不能说南京人对于钱,谁也不会与钱有仇。我们只能说南京是一个不太善于抓住机遇的城市,这个城市里,更多的是一些不太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叶兆言在《南京人》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