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大报”到都市报:关于转型的思考2012年7月9日

2012-07-09 21:11 |来源:网络转载

  ?你的品牌够娱乐吗?

  都市报主流化转型不能没有监督。我们要处理好正面报道与监督的关系,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要解剖问题、汇集民智、提出、推动工作。今年初,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在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怒批不少机关干部于“掼蛋”(打扑克牌)风气。随后,南京市正式下发文件,严禁公务员在办公场所、工作时间打牌、下棋等。但还是有个别干部继续“掼蛋”,我们接到群众举报,栖霞区一国土所副所长一上班就“掼蛋”,记者经过暗访于2月25日用一个整版推出《国土所副所长顶风打“掼蛋”》的报道。南京市委市领导对晨报报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立即查明情况,严肃处理。当天当事人被免职,这里比较难理解的"百姓拍手称快。第二天南京市的各家都跟进《南京晨报》报道了这件事。第三天我们又作了连续报道《“掼蛋”报道引起强烈反响本报继续关注“掼蛋”等机关不良风气将明查暗访欢迎广大读者举报》。那几天,《南京晨报》成了报摊上的抢手货,从机关到居民社区,大家纷纷议论这件事,淮安惯蛋。有关领导对这篇报道提出表扬,我们给作者颁发了“总编辑特别”。

  ?传统报业进军电子商务:大象也能翩翩起舞

  ?2012网络营销

  第三,切不可通过搞报道打开市场,赢得发行量。对性报道,要新闻纪律,帮忙不添乱,适宜不炒作。恶意炒作报道,挥舞监督的大棒到处打人,不仅有违职业,也会失去公信力。了读者的信任和支持,也就失去了立报之本,又何谈主流?

  ?南都办地铁免费四川做体验式旅游期刊

  本文结合《南京晨报》的实践做些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2011年初,《南京晨报》全新改版,提出“新闻更贴近,服务更贴心”的办报,尽量用民生关注来软化工作性新闻生硬的线条,让成就报道生活化,会议报道信息化,政策解读通俗化,注意在党和中心工作中寻找百姓的兴奋点。今年的全国描绘了中国“十二五”发展新蓝图,确定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主题与主线看起来离百姓有点远,有些“理论”。但体现主题和主线的民生话题却是都市报读者关注的兴奋点。《南京晨报》精心策划,抓住民生做文章,调配得力的编辑研究读者关注的民生兴奋点,通过编辑手段尽量软化会议生硬的线条词,先后推出70多篇报道。3月6日,开幕第二天,《南京晨报》拿出三个整版浓墨重彩解读工作报告,前方记者先后采写了《4%,能让CPI刹住车吗》《地方应将幸福指数纳入政绩考核》等,有、有。江苏提出居民人均收入实现七年倍增,南京提出居民人均收入实现六年培增,这些目标如何实现?前方记者围绕住房保障、民工荒、入学、就业、医疗等问题先后采访了一批厅长,写出了《教育厅长:江苏高考英语听力明年一年多考》《财政厅长:江苏今年4亿元励保障房建设》《住建厅长:江苏将鼓励开发商建保障房》等,深度解读了《省委罗志军的“2011幸福公式”》,做出与江苏7700万群众、南京771万市民更贴近、更贴心的内容。3月8日,全国上下午两场新闻发布会,《南京晨报》前方记者刘海琴分别获得一次提问机会,提的问题事关民生,如“20年后养老金还够不够发?”尹蔚民部长在回答提问时称赞说“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她也被同行和网友封为“提问姐”。

  ?南京晨报打造文化广告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有位领导曾经说过,“在各种监督中,监督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监督”。但是在运用好监督这个工具的同时,要防止负面炒作。应注意把握几个界限:

  ?石中鸣朱晓霆加盟,旭日再添创意飞翼!

  ?被生活了,难道就要嫁给它吗?

  对网上正确信息即时跟进,对各种不权威信息进行求证,对非正确引导,是都市报刻不容缓的责任。2010年底,网上盛传的18名复旦大学“驴友”被困黄山未开发区域,一位施姓队员向二姨夫求助的“二姨夫猜想”事件迅速平息,就是一个最好。近年来网上公共事件不断,在这些事件中,心里有一根弦始终紧绷,人们对事件背后的人际关系、影响、可能存在的潜规则保持高度,有时甚至到了过敏的程度。网上各种“猜想”不断,有的甚至酿成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