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大报”到都市报:关于转型的思考2012年7月9日(3)

2012-07-09 21:11 |来源:网络转载

  ?“泰坦尼克”难觅预告片“码头”遭广告抢占

  ?南华早报携手赫斯特国际集团成立新公司发行

  ?万卓环球获任九龙表行大中华区首家媒介代理商

  都市报要发展,要吸引眼球、追求市场效应、讲求经济效益……如何科学处理好引导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着都市报人的智慧。

  ?巴菲特向注入动力

  ?很感人的奥运营销最新催泪作品

  ?王老吉品牌被广药收回去了

  笔者曾在党报工作多年,那时觉得党报与党委和贴得较近,离老百姓有点远;现在到都市报工作后,又感觉都市报与老百姓贴得较近,离党委和有点远。由此对都市报主流化转型有了较深的。

  ?耐克对战阿迪达斯抢滩欧洲杯赛事营销

  更贴近用民生关注软化工作新闻线条

  ?纽约时报公司欲寻科技界人士出任CEO

  独家独创独到在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结合上同频共震

  日本朝日新闻社社长崛铁藏曾经说过:“今天的独家新闻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在多并存的时代,已经报道过的事件中往往隐藏着独家新闻,记者要去揭开已知事件中尚未公开的秘密,这是当代独家新闻的一大特点。”这段话给都市报主流化转型以深刻。3月7日下午,是全国中的江苏代表团日,反映日新闻通稿的标题是《科学发展,给我们信心和底气》,《南京晨报》重新做了这样的标题:《江苏代表团日省委罗志军妙答身份角色转变当省长时没时间睡觉;当了睡不着觉》。这个标题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抓住了新闻价值中的“趣味性”最大限度地与读者沟通;二是抓住了“变化”,从省长到,是角色的“变化”,从“没时间睡觉”到“睡不着觉”,是角色变化之后,从工作忙到压力大的“变化”;三是切口小,日内容很多,标题从的一句妙语切入,一朵浪花入手,仿佛一根导线,引导着读者去关注这条新闻。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都市报要从自身特点出发,用记者的眼光发现新闻,把文件语言转换成新闻语言,用新闻事实解释政策内涵。这样就能实现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的同频共震。

  ?伦敦的150辆的士和3辆双层巴士都印上了杭州旅游

  ?全球顶尖创意代理商AKQA正式宣布加入WPP集

  ?社会化策略线图

  ?澳报业巨头宣布3年内裁员1900人

  ?Chappalli出任易斯公关亚太数字营销总监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网络时代都市报胜出的一个重要取向就是要以权威对“猜想”,让更多的“二姨夫猜想”谜底揭开,在厘清传言中塑造都市报的权威形象。在日本大地震报道中,《南京晨报》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地震发生后,网上关于核辐射的四起,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有一张看上去很专业的所谓“日本核辐射扩散示意图”开始在网上流传,这张图很明显地把南京及江苏省都包括在内,一时慌慌。紧接着第二个又出来,说“吃了加碘盐可预防辐射”“核污染海水,今后海盐没法儿吃了”……早在3月17日深夜,《南京晨报》记者就敏锐发现,南京出现了“抢盐”现象,记者连夜采访有关专家,第二天头版头条大标题就是《担心海水污染,部分市民抢盐,专家说没有必要》,在南京中发出了第一声。第三天的《南京晨报》除大篇幅报道有关部门保供盐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反映大量盐上架的消息图片外,还重点在校正网络上下功夫。在仔细研究了所谓的“日本核辐射扩散示意图”后,我们发现图片左下角有一个特殊标志,细心的编辑发现这个标志是防辐射服务机构的徽标,打开这个机构网站,首页上醒目有一则声明说,这个示意图并非他们发布。也就是说,这张图是假冒的。据此我们做了一个版的报道,大标题是《辐射,我们伤不起!》,指出的来源、内容、特点、方式、范围、难度……在这一天的上我们还派记者独家采访了南京的核辐射监测点,告诉读者,南京的监测点每5秒读出一个空气中的放射物质数据,显示均为正常。记者写到,“在凤凰西街241号省环保厅大楼的顶层,一台看似密封的四方形匣子里,静静地躺着一个金属探头,昼夜监测着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这个"其貌不扬"的监测点昼夜守护着百姓辐射的安全。”这篇报道详细告诉读者核辐射监测点是怎么回事,怎么的,近几天的数据变化情况等等。用权威事实把击得粉碎,为很快平息“抢盐”风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抢盐”风波过后,一些市民为“盐”而烦恼,最多人家买的盐十年都吃不了,欲退无门。我们又独家策划“退盐的烦心事”,引导读者从“抢盐”中吸取教训,不能轻信网上。